【原創】蘇寧收購國際米蘭,我想到了全球化下的中國乳業
今天【6月6日】下午三點,蘇寧在南京召開并購國際米蘭的新聞發布會:蘇寧旗下蘇寧體育產業集團以約2.7億歐元的總對價,通過認購新股及收購老股的方式,獲得國際米蘭俱樂部約70%的股份。據悉,這是中國企業并購歐洲豪門足球俱樂部的單。
有多少人尤其是球迷們會想到過,當年高大上的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如今被中國的家電商蘇寧收購了?
其實這也不算奇怪,這些年來,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將那些當年不可一世的跨國企業收入囊中:
如IT行業,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
如汽車行業,吉利從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
如房地產行業,萬達收購西班牙大廈……
再看看中國乳業:
光明收購新西蘭乳企新萊特;
恒大收購新西蘭咔哇熊;
澳優收購荷蘭海普諾凱;
圣元到法國投資建廠;
旗幟攜手正大集團到俄羅斯建廠;
蒙牛伊利到澳洲建廠……
經濟全球化時代,在資本的意志下,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跨國收購已是尋常事。
中國乳企到國外收購建廠,從生產層面可以降低奶源成本,從銷售層面更易獲得消費者的品牌信任和更高的產品利潤——這是完全符合經濟理性的。
但對于那些依靠本土資源、面向本土市場的中小型牧場、乳企來說,這樣的經濟全球化則是災難——近兩年來跌跌不休的奶價、低迷不振的消費已經使很多小企業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前些天陜西寶雞某乳企老板的自殺就是當前嚴峻形勢的一個縮影。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市場經濟講的就是優勝劣汰,企業倒閉甚至整個產業垮掉都不算奇怪。但是:
,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嗎?政府一直在謀求國際上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但5月12日,歐洲議會以546:28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決議——反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洲議會認為中國鋼鐵業過度生產及削價出口,為歐盟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及環境后果。歐洲議會還拒絕放松對中國的反傾銷禁令,其決議聲明中稱歐盟目前73項反傾銷措施中,中國違反了56項。若按照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的相關規定,在15年的過渡期滿后,中國有機會自動成為市場經濟地位國家,但現在看,這一期待將落空。
中國政府將如何反應?進一步放開市場、減少政府干預和保護,謀求歐美的認可?或是對歐美某些優勢產業找點麻煩、敲打一番作為報復?如果后者的話,乳業會不會成為一個切入點?
第二,即便中國已經是標準的市場經濟國家,就不能對農業、乳業進行保護了嗎?當然不是。農業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有特殊意義的戰略性產業,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如日本當然是市場經濟國家,但日本政府對農業和農民的補貼十分驚人。據亞太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的調查報告,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每年用于農業方面的補貼總額都在4萬億日元以上,日本農業生產者收入總額中有一半以上來自政府補貼。而乳業是日本的重點保護產業之一。
簡言之,中國乳業目前正徘徊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政府的決策——但長期來看,全球化的大方向不會改變,我們必須適應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資源配置,同時盡可能的爭取政策支持。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中國十大策劃專家、元規則戰略理論和四信(4x)營銷理論的創立者雷永軍先生創辦。
公司自創立至今,一直活躍在中國快消品行業。曾經服務過長虹集團、海爾集團、創維集團、蒙牛乳業、新希望乳業、圣元集團、銀橋乳業、古城乳業、陽光乳業、廣東鹽業、時風集團、福田汽車、常林集團、開集團等100多家企業和單位。多年來一直是本土化企業戰略、本土化品牌營銷策略的踐行者。
公司的口號是“為結果負責!”在行業以實戰、前瞻著稱。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