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藥食同源市場呈現顯著增長態勢——2024年Q1市場規模達122.54億元,同比增長31.54%,預計2030年將突破2169億元。除成人營養滋補領域外,該理念在兒童營養健康領域的應用價值也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85后90后父母對兒童健康產品的關注度持續提升,65.4%父母愿意為了讓孩子更加健康而支付溢價。在小紅書社交平臺上,“兒童健康”的話題瀏覽量高達4.7億。伴隨著討論度的提升,“藥食同源+兒童健康”賽道將迎來新的市場增長機遇。
01.
獨特優勢引領“藥食同源+兒童健康”邁入千億快車道
兒童指的是18歲以下人群,大致分為嬰兒、幼兒、青少年等階段。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母嬰相關消費規模穩步攀升,其中,細分的嬰幼兒保健品行業在2023年市場規模就已躍升至314.5億元,預測2025年至2031年將保持約8%到10%年均復合增長。
▲圖源:智研咨詢
阿里健康白皮書也顯示,2024年未成年人保健營養品消費額近600億元,增速超過成人營養品。同時,80%的家長愿意為“天然”標簽的兒童健康產品支付約30%的溢價。作為完美契合“天然調養”理念需求的藥食同源產品,足以見得其發展潛力。
與其他藥品、功能性食品相比,藥食同源兒童健康食品具備以下獨特優勢,也由此驅動其近年來的市場爆發:
首先,其不易產生耐藥性,安全無副作用。藥食同源成分均來自于國家規定的藥食名錄當中,同時兼具健康調理功能與一般食物身份。因為屬于純天然無激素的產品,均取材于天然生成的藥材,以溫和的方式來調理兒童身體,往往不含有抗生素,不易對孩童脆弱的身體造成不良危害。
其次,藥食同源產品源自古老中醫,理論積累深厚。我國傳統中醫學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因此,藥食同源產品在調理身體時往往是治本的,能夠真正實現通過調理兒童身體的各個部分來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增強整體體質。
最后,藥食同源的營養食品取自天然,往往口味更好,易受到兒童喜愛。與市場上一般源自化學提純、兒童難以服用的西藥相比,藥食同源產品的原料本就是日常食物,往往保留了原材料的天然味道,具有果味等口味的產品更好入口,被兒童接受。
面向低年齡兒童的藥食同源產品,正憑借其獨特的屬性優勢、借著我國政策大局的完善支持、父母消費者的認知理念完善,開拓出愈來愈廣闊的市場前景。
02.
解鎖兒童經濟新藍海:三大成長需求釋放巨大市場紅利
當前,家長較為關注的兒童健康問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維護消化健康、提升免疫力和促進發育成長。
01 維護消化健康
人體當中,約99%的營養要靠腸道吸收,80%的毒素和代謝廢物也要靠腸道排出;而據統計,我國兒童功能性胃腸病患病率達22.7%,許多患兒都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的情況。兒童擁有健康的腸道環境,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調節免疫。此外,兒童因其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使得中醫食療藥膳對小兒脾胃的調理尤為重要。
數據顯示,家長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對于胃腸疾病問題的關注度高達70%。高關注度催生高市場需求,在兒童健康食品的全線之中,脾胃養護等消化健康產品線占比高達32%。參考《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藥膳干預小兒脾虛質》中所述,除了熟知的山楂、陳皮、酸棗仁等,常用于改善小兒脾虛的藥膳中的食藥物質還有黃芪、茯苓、白術、黨參、山藥、芡實、白豆蔻、蓮子、大棗、粳米、生姜、薏苡仁等等二十余種。
此外,山藥芡實小米飲、山楂糕等也是當前市場常見的基于傳統方劑的小兒消化幫助食品,深受家長兒童青睞。如主打“食養零食”的品牌小鹿藍藍將山楂創新為“山楂棒”棒棒糖,在保留酸甜口感的同時幫助兒童消化,市場單月銷量超50萬件。
02 提升免疫力
低齡時期,兒童的免疫系統尚處于逐步發育完善的階段,往往難以抵御外界諸多病菌的侵襲。尤其在人員密集場所,兒童極易受到感冒、咳嗽等常見疾病的困擾。因此,如何筑牢兒童免疫屏障,是家長關注的焦點。根據中童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免疫力產品在母嬰門店營養品的占比連年攀升,折射出兒童免疫力市場的增長空間。
▲圖源:中童研究院
據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兒童免疫健康產品在母嬰家庭中的關注度顯著提升,在受訪家庭中占比達83.6%。為減輕兒童用藥負擔,減少藥物攝入,眾多家長開始關注藥食同源調理方式。其中,以靈芝、黃芪、黨參、茯苓、麥芽、紅棗、甘草等成分配伍的、具有扶助正氣功效的藥食同源類產品,正受到該細分育兒需求群體的青睞。
03 促進生長發育
在當代社會,家長對兒童生長發育狀況,尤其是身高發育指標,普遍給予高度關注。對于身高發育遲緩的兒童,傳統干預方式多采用飲食調整、運動干預及睡眠管理等方法促進身高增長,或在醫生指導下采取生長激素治療等醫療干預手段。隨著對生長激素治療的認知趨于理性,更多家長傾向于尋求安全性更高、副作用風險更低的方案來保障兒童的生長發育。在此背景下,體現中醫藥學理念的藥食同源方法,因其天然特性和健康屬性,正日益成為理想的干預選擇。
數據顯示,我國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患病率為4.8%,矮小癥患兒數量約為700萬。與此同時,家長群體對子女身高的關注比例高達78%。在此背景下,以兒童長高奶粉為代表的主流營養干預產品市場發展迅速。此類產品配方常添加經科學提取的藥食同源物質,如雞內金、黨參、百合、益智仁、白扁豆、麥芽、茯苓、山藥等。其中,融合了黨參、百合、益智仁、茯苓等多種具有補益功效中藥成分的配方成長奶粉,憑借良好的市場滲透率,帶動了相關營養乳制品品類的增長,并日益成為家長進行身高干預時的優先選擇。
在“藥食同源+兒童健康”產品市場賽道中,核心消費人群定位于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父母。根據《新世代市場洞察》調研數據,產品成分是近八成(79.1%)父母群體的首要購買考量因素,其中,天然有機、安全可靠的屬性最具吸引力。此外,產品口碑(占消費者關注的68.8%)是另一關鍵決策依據,消費者高度關注并信賴產品實際效果及相關測評結果。同時,正品保障與品牌知名度亦是驅動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
▲圖源:新世代市場洞察
03.
以“食”養“童”:藥食同源如何破局兒童健康市場?
綜合研判“藥食同源+兒童健康”賽道的廣闊市場前景,立足當前行業格局,其未來發展路徑與創新方向亟待厘清——如何通過差異化破局深度契合消費需求、搶占市場先機,已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命題。
01 開發新成分
挖掘高潛力藥食同源原料,是當前兒童健康產品創新的首要任務。針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成分安全性與功效可靠性是家長的首要關切。因此,亟需在現行法規名錄框架內,持續發掘適用于兒童的新型藥食同源原料(如特定功能性植物、食材等),為產品研發拓展空間。研究應立足核心訴求,深入探索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智力與體格發育、調節兒童消化功能等獨特功效的原料,為未來產品創新注入持續動力。
02 技術賦能產品升級
在技術方面,企業必須持續優化提取與加工工藝的核心環節,其核心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中的活性成分,并同步提升最終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性。 例如,優先采用先進的低溫萃?。ㄈ绯R界流體萃取、低溫真空濃縮等)替代傳統高溫工藝,避免蛋白質變性、維生素降解、揮發性成分逸失等不良影響,從而顯著保全熱敏性有效物質的原始構象與生物活性?;蛘咭胛⒉ㄝo助提取和超聲輔助提取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加速目標成分的溶出速率,促進胞內物質的釋放與擴散,有效提升提取效率。
03 探索新型劑型
新劑型的探索與開發,是精準匹配并引領“藥食同源+兒童健康”市場需求的核心創新方向。當前市場已不滿足于傳統劑型(如膠囊、粉劑、片劑),產品形態正加速向多元化、便捷化和愉悅化方向演進。即食型產品、零食化形態(如軟糖、果凍)以及功能性飲料等,因其顯著的便利性和適口性,正成為極具潛力的增長點。《2024兒童膳食習慣及兒童保健品態度洞察報告》顯示,在兒童健康與營養產品領域,液態制劑(如口服液、滴劑)和軟糖類劑型是家長最為偏好的形態。這類產品有效解決了傳統劑型可能存在的吞咽困難、口感不佳等問題,大大提升了兒童服用的依從性,也契合了便捷食用與口味需求的雙重訴求。
▲圖源:母嬰行業觀察
04.
總結
當前,育兒理念的轉型升級正深刻驅動相關行業發展。隨著Z世代(以90后家長為代表)成為兒童健康市場的核心消費群體,傳統的粗放型育兒模式正加速向科學化、精細化、精致化方向演進。這一轉變,為“藥食同源”理念在兒童健康領域的應用創造了顯著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展現出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巨大潛力。
在兒童營養細分市場,競爭格局正經歷從“基礎營養補充與預防”向“功能精細化與場景化解決方案”的戰略性轉變。未來引領市場發展的關鍵,將在于開發能夠精準匹配細分需求、提供更佳適口性與便捷劑型,并確保配方安全、低敏且功效明確的產品。
* 參考內容:
[1]《2025母嬰童行業深度報》
[2]《2025全球兒童有機配方營養品趨勢白皮書》
[3]《2024兒童膳食習慣及兒童保健品態度洞察報告》
[4]余瑩,王志堅,何進偉.中醫食療藥膳在兒童脾胃調理中的應用[J].中醫兒科雜志,2020.
[5]《2024全齡兒童健康成長新趨勢白皮書》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