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人體許多慢性疾病與營養缺乏密切相關,這種現象被稱為隱形饑餓。盡管人們可能感覺飽足,但隱形饑餓卻與多種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現代人的飲食與我們祖先傳統飲食有著巨大的差異
自上個世紀以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工食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普遍。盡管加工食品提高了生活便利性和口感,但加工過程中的營養喪失卻降低了食品的價值。這種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增加了我們罹患腸道疾病、免疫力下降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與此同時,食物生產的工業化也使改變飲食模式變得十分困難。
我們經常在微波爐中加熱食物,廚房櫥柜里擺放著各種調味品,冰箱里裝滿了精制加工的食品。此外,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久坐,長時間盯著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屏幕。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壓力和焦慮,社交和家庭交流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個人學習和思考的時間也減少了。
現如今,超市和大型購物商場琳瑯滿目,可以買到各種水果、蔬菜、肉類和面包乳制品等食品,但它們的營養價值卻大大降低。我們周圍充斥著各種便利店和快餐店,它們提供的食物可能滿足了我們的味蕾,卻無法滿足我們身體所需的營養。即使在家中,我們的櫥柜也充滿了過度精制加工的非天然食品。
與過去相比,今天的食物大不相同
以胡蘿卜為例,1950年每100克含有13500IU的維生素A,而到了2010年,維生素A含量降至2500IU。這種趨勢使得營養素的攝入量大幅下降,而現代食品生產中的工業化進程更加加劇了這一趨勢。
養殖業的變化導致現代肉類富含飼料和激素,使得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增加,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減少,這是心血管疾病年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代食品的營養價值遠不如過去。食品加工過程中的高溫和脫水使得營養流失嚴重,加工食品中的重要微量營養素含量低。雖然在加工和保存食品時經常添加人工維生素,但其營養價值遠不如原始食品。
此外,土地和水質的污染以及農業生產技術的變化也導致了土壤質量的下降,影響了食品的營養價值。因此,我們常常攝取到過度加工、營養流失嚴重的食品,很難從日常飲食中獲得所需的營養。
營養不良是當代人的普遍現狀
盡管生活在便利和富饒的時代,但我們常常忽略了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我們的飲食習慣往往偏向精加工食品,膳食不均衡導致了營養攝入不足。根據健康大數據顯示,我國許多在校生的蛋白質、維生素A、鈣、鐵和鋅的攝入量嚴重不足。這種長期的營養不足勢必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每天的飲食很難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即使感覺吃飽了也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隱形饑餓是指身體缺乏所需的營養素,即使我們吃得飽,身體仍然處于饑餓狀態。這種現象的出現使得我們更容易罹患各種慢性疾病。
盡管一些人可能認為營養素不那么重要,只需正常吃飯就行。然而,這些觀點都在提醒我們,盡管我們每天都在吃飯,但我們仍然攝取不足。這是因為我們的消化系統并沒有變大,所以我們攝取的營養素會大大減少。
在現代社會,食物的營養流失嚴重,這不僅限于加工食品,甚至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理食物的方式也會影響營養。例如,淘米時過度揉搓會損失大量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在浸泡時間越長、揉搓次數越多的情況下,營養損失會更加嚴重。此外,許多蔬菜和水果的外皮富含多種營養素,如果剝掉外皮就會損失這些營養。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我們攝取的營養量不足。
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到現代飲食的問題,并采取措施來改善我們的飲食習慣。這包括選擇新鮮、天然的食物,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并盡量減少食物在加工和烹飪過程中的營養流失。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對營養知識的了解,確保我們的飲食能夠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
隱形饑餓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意識到并采取行動來改善我們的飲食習慣,以確保我們的身體獲得充足的營養,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