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中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次突破萬億元大關,然而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狀病毒作為2020年飛出來的一只黑天鵝,讓本有機會再掀消費高潮的新年新期待的預期分分鐘落空。不少人在本是消費旺季的春節期間選擇待在家里。然而市民“閉門不出”難以產生消費,對于服務消費,包括旅游、交通、娛樂、零售、餐飲等的影響極大,特別是對于線下中小零售商來說,擺在面前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卻無可避免,整個零售業承壓加劇。
購物中心:歇業終端現金流
有記者近日走訪多個購物中心發現,往年人滿為患的購物中心如今門可羅雀,商場紛紛把開始營業的時間推后和提前打烊,不少商鋪已經關門。就現階段來看,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購物中心選擇暫停商場營業以及縮短部分商場的營業時間,商場恢復營業的安排會根據疫情實時情況做進一步溝通。
確實,由于疫情導致的客流減少在不同程度上對實體百貨和購物中心的生意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盡管截至2月3日,全國已有77家商業地產宣布減免租金計劃,但由于營業暫停導致的收入與現金流的中斷和不可避免的工資等固定支出,讓各大百貨商場在這場疫情下經營艱難。
另一方面,突如其來愈演愈烈的新型肺炎疫情更多影響的是社交性需求,對于購物中心的餐飲娛樂版塊勢必會造成較大的沖擊,換句話說,餐飲娛樂占比越高,受到的沖擊也就越大。
連鎖超市:供應充足,人手不足
有關超市的新聞,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疫情防控形勢下,一些商家在進貨及銷售成本并未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哄抬蔬菜價格,受到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的嚴厲查處。當然,這些都只是個例,絕大多數超市仍遵循“不漲價,穩供貨”的原則,在這一點上,超市彌補了電商渠道斷貨和物流變慢的限制,吸引了大批的顧客回流。有數據顯示,北京46家大型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節日期間蔬菜供應量比平日增長10%左右,其中新發地批發市場28日蔬菜上市量達到1.14萬噸,比前一天增長34%,比大年初一增長73%。
然而,超市仍是困境不斷。一方面,假期返鄉潮導致工作人員短缺,加之因防疫而做出的測量體溫、消毒殺菌等額外工作使得超市人手不足,工作量激增。另一方面,因過年囤積的大量的煙酒等年貨商品使得超市的資金周轉壓力大。
社區便利店:即來即取,安全便捷
新零售的戰火蔓延到線下后,社區便利店由于門店小、密度大、貼近社區生活,能產生網絡效應的小零售業態,無論對電商還是傳統商超,都是不能失去的戰略要地,騰訊、阿里、京東、蘇寧等互聯網、電商巨頭以及老牌零售商紛紛進軍。眾所周知,社區的優勢在于人流較穩定,常住容易產生粘性,家庭消費頻次高、復購率高。在商品選擇上,一般都會選擇高頻、剛需的生鮮品類切入,逐漸拓展到零食、米面糧油等家庭日常消費品。
疫情之下,社區便利店快速調整門店內的商品結構,增加必需的生鮮供給,方便居民就近采購,為消費者提供方便。
另外,不少社區便利店多以“社區團購”為主,面對疫情之下配送人力缺乏問題,便利店順勢而為,多采取“線上訂貨、門店自提”的方式,讓消費者提前網上下單,便利店主備貨打包,消費者即來即取,大大提升安全性和便捷性。
母嬰店:進貨難、配送難
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是的,病毒之下,我們困鎖家中,停工停學,視野所及,萬里空巷。母嬰作為整個社會的基本盤,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而線下母嬰店作為母嬰零售的重要業態,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下,告急的不僅有口罩、消毒液等,還有幼兒配方奶粉。尤其是在疫情較為嚴重、防控十分嚴格的江西鄱陽縣、湖南岳陽及整個湖北地區,幼兒奶粉成為稀缺資源。進貨難、配送難已成為當地母嬰門店的常態,部分門店奶粉庫存僅夠維持一個星期,就連上游廠商也無法有效解決物流問題。
其實目前多數奶粉企業均在正常生產,產品充足,物流問題仍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快遞也積壓在物流點......需要經過多層對接周轉才能送達門店。于是,為幼兒配方奶粉供應建立“綠色通道”的呼聲愈發高漲。
疫情之下,無客流只是暫時的,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人們終將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狀態。在這段艱難的日子里,不止是零售業從業者,我們希望每個行業的你,都能挺過來。后,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希望零售人的春天快點到來。
部分內容參考:凱度咨詢、新華網
在線咨詢